加强和改进廉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浏览次数:311发布时间:2009-12-25

      自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越来越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廉政教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教育的针对性还不是很强,有效性还不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廉政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笔者认为,搞好廉政教育应突出一个重点、坚持四个创新。
      一、突出一个重点:领导干部
      首先,领导干部是被教育的重点。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在金钱、美色面前打了败仗,沦为腐败分子,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因为本人放松了学习,不愿接受教育,也与所在单位没有把领导干部作为教育重点有关。可见,应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廉政教育要的重点,并突出其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只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从而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把自己划进教育圈内,积极参加廉政教育。
      其次,领导干部是教育主讲人。有的单位出现了“台上你讲,台下讲你”尴尬局面,说到底就是因为领导干部自身形象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领导干部的行为、形象是一个部门、单位列第一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自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搞教育才有说服力。因此,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做表率,在“立行”和“立言”上多下功夫,自觉摆正言教与身教的关系,既要言之有理,动之以情,还要行之得体,以德服人,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二者尤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二、坚持四个创新
      (一)内容创新
      为啥有人对教育不感兴趣,不是打瞌睡,就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教育成了“雨过地皮湿”,作用不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单位搞教育老是唱“昨日歌”,总是重复“往日的故事”。实践证明,教育灵不灵关键看内容行不行。要使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讲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里去,确实引起心灵的共鸣,首先就要在创新教育内容上下功夫。
      一是紧贴职务特点创新。有的单位搞廉政教育,不是临时找几张报纸读一读,就是将上级下发的文件拿来照本宣科,根本就没有在内容上精雕细琢,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报纸、文件要不要学,回答是肯定的,但那毕竟是针对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是大方面的,比较笼统。因此,内容创新要紧贴党员干部工作岗位的特点,教育前认真进行调研,切实摸清广大党员干部在廉洁从政上存在哪些模糊认识,还有什么思想疙瘩要解决等等,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后,再反复分析,理出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抓住了广大党员干部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教育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的兴奋点,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是紧贴本单位实际创新。同样的机关、同样的岗位,处在不同的地区,面对的情况又有不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贴近本单位实际的教育内容。比如,选事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有本单位的就不用外单位,有近期的就不用过去的。有人会说,正面典型怎么讲都行,可讲本单位的反面事例,拉不下面子,这是非常有害的认识。其实,板子越是打在具体人身上,受教育的不仅是本人,对周围的同事更具教育意义,印象更深。从多年的实践看,用新近发生的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廉政教育最有说服力。
      三是紧贴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使得腐朽思想对于党员干部的影响和侵蚀长期存在,而且将随着时间推移产生许多新情况新、新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内容要适应形势发展,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廉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使新时期廉政教育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有效性。
      (二)形式创新
      有的单位搞廉政教育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张嘴、一个本、开大会”的单调形式,影响了教育效果。要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就要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不断采取活泼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把室内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增强教育效果,可以适时组织一些专家辅导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文艺汇演、反腐题材的影视鉴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家访谈心、演讲比赛、大案要案剖析和专题讨论等等。妻贤夫祸少,业成家道兴。大量事实表明,党风廉政建设与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领导的平时要多到党员干部家里走一走、看一看。逢年过节可找家属们聚一聚、唠一唠,这既是一种关心,也是了解和掌握部属情况的一种途径;还可以借此机会有意无意讲讲各级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这种家常式的教育,看似说者无意,却能达到听者有心的目的,收到细雨润物的良好效果。
      二是打破“一人讲大家听”的单一形式。目前党员干部队伍普遍具有学历层次较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较多、与社会各界接触较广等优点,各级领导要善于利用这一难得的教育资源,把教育的主阵地交给大家,采取焦点辩论、一事一议、难点辨析、现身说法、新闻评点等做法,让大家轮流上台,扩大教育的施教面,强化教育效果。通过“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等多种形式,使大家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中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辩明是非、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目的。
      三是拓宽渠道,推行“四个看一看”。一可组织党员干部到烈士陵园看一看,想想今天美好的生活、工作岗位来之不易,教育大家要爱岗敬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可组织党员干部到贫困山区、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家中去看一看,想想还有不少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教育大家要知足常乐,保持心里平衡;三可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去看一看,想想那些罪犯可悲的下场,教育大家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自觉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四可组织党员干部到殡仪馆去看一看,想想人生总是赤裸裸地来、光溜溜地去,功名利禄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教育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功名利禄所累。
      (三)方法创新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廉政教育,积累总结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好的经验。然而今必成昔,我们要在学习以往管用有效方法的基础上,以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意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探索新的操作思路,创造新的方式方法。
      一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大众传媒尤其是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廉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要积极发挥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反映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事迹和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广泛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观看一些大案要案纪实片等活动。对那些处在位高权重的党员干部在关键时期,可以采取发放印刷有廉政教育内容或图案的名信片、台历,发送手机短信提个醒等办法,使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是创造环境熏陶法。建立良好的小环境,对生活、工作、学习在其中的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巩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是从家庭走上工作岗位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各级领导要树立大教育观,想方设法把教育拓展到家庭里和办公楼内。通过张贴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画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相关名言警句等方法,形成廉政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是解决“一锅煮”的问题。有的单位图省事,往往是一搞教育就全体集中开大会,搞“一刀切”、“一锅煮”,不论啥病都是一付药,有病没病都吃药,结果可想而知。一要区分领导干部和一般群众,特别是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科处长和普通工作人员;二要区分管人管钱管物的人员和其他岗位人员;三要区分关键时期与一般时期。对领导干部来讲,遇到挫折时、接近退休时、过年过节时、家中有红白喜事时等等都是进行廉政教育的关键时期。
      (四)过程创新
      教育的展开与结果的获得都需要一个过程。要使廉政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就不仅要抓住教育的关键环节,还要注重教育的整个过程。首先,根据工作的性质,要工作开展到哪里,教育就深入到哪里,党员干部什么时间有可能违规腐败时,教育就什么时间进行,绝不能上级有要求、出了问题才搞教育。其次,有的领导认为该讲的都讲了,听不听咱不管,出了问题倒霉的又不是自己,所以教育后就不去做深化工作,往往是就差一把火结果水没烧开。因此,教育者要自觉克服单纯任务观念。再者,要将教育融入到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表彰惩处之中,切实解决“两张皮”、互相脱节的问题。

(作者:包敬中)
——摘自 中国党建书店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