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2031发布时间:2015-05-03

 一、基本情况

 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是宜春学院由有志于从事赣西地方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老师自由组合形成的研究团队,成立于2005年11月。成立之初,研究所直属于学校,是独立的科研机构,有专门的研究人员;2008年底学校进行机构整合与精简及人员变动,研究所下挂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随着人员的变动变动,研究所于2011年下半年下挂于宜春学院学报编辑部。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曾与2010年改名为“赣西历史文化研究所”,并成为于2010年成立的宜春学院农村社会事业研究中心的四大研究方向之一。依托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宜春学院校级特色学科《专门史》于2012年获批建立,于2012年成立的宜春学院宜春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的两大支撑研究所(即宜春地方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宜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也以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成员为基础。

 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是宜春学院最早从事地方历史、宗教、民俗、文化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有自己的办公室与资料室;有从事地方历史、宗教、民俗、文化调查的基本设施,如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电脑、复印打印一体机、扫描仪。资料室储藏了数千本历史、民俗、社会、宗教方面的图书资料与民间资料。

 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以从事赣西的地方历史、地方宗教、地方民俗、区域文化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赣西的民间宗教信仰、村落社会历史、地方特色文化、传统农耕与集贸经济,故而形成以下4个研究方向:赣西宗教信仰研究、赣西特色经济研究、赣西区域历史研究、赣西民俗文化研究。

 从2005年底建所以来,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在地方宗教信仰、传统经济、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申报到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个教育部课题、5个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个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3个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还有很多市级与校级课题等,总数不下三十余项,获得课题经费几十万,发表学术著作两本、论文数十篇。

 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得到了国际著名汉学家、客家研究专家劳格文先生的指导与帮助。由劳格文先生主编的“客家传统社会研究丛书”也以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为储藏基地。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研究所于2010年7月中旬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织两地三岸民间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普庵禅师与地方宗教仪式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以及大陆的从事普庵信仰研究的学者参加会议。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共同从事赣西传统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鼓励与支持研究所成员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

 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建立后,开展了赣西历史、宗教、民俗、文化的广泛调查,研究地域范围包括宜春市、萍乡市、新余市、浏阳县、修水、安福等大赣西区域范围。研究所与宜春市史志办公室、万载县、铜鼓县、宜丰县、袁州区的史志与文化部门建立过较广泛联系。研究所还在万载康乐镇设立万载工作站。

 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以获得的国家社会基金课题、省社科基金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市级与校级课题为中心,将在赣西民间宗教信仰、赣西农村傩文化、村落历史文化、区域民国史、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与文化、赣西传统农耕经济与集贸经济等领域展开学术调查与研究。

二、人员组成(皆由兼职人员组成)

 顾    问:毛忠贤(宜春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金凤(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袁赣湘(宜春市史志办调研员)

 所   长:杨永俊

 副 所 长:陈荣庆

 研究人员:王水根、郑建明、杨吉安、龚鹏、黄定华、蔡宇安、何和义、吴 雯、代 祥、陈 宁、陈洪波、高茂兴、易清传、魏 军、侯清娜、张素欣、常焕辉、徐占春、罗智伟

 三、研究方向及分工

 (一)赣西特色经济研究(樟树药业、花爆产业、地方传统经济)

 负责人:陈荣庆(教授、博士)

 团 队:郑建明(教授)、蔡宇安(讲师、博士)、高茂兴(副教授、硕士)、徐占春(讲师、硕士)

 (二)赣西区域历史研究(湘鄂赣革命史、客家历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区域考古)

 负责人:杨吉安(副教授,博士)

 团 队:陈 宁(副教授)、陈洪波(副教授)、吴 雯(副教授、硕士)、张素欣(讲师、硕士)

 (三)赣西宗教信仰研究(禅宗、民间道教如灵宝派与净明道、民间信仰如普庵教)

 负责人:杨永俊(教授、博士)

团 队:王水根(副教授、在读博士)、代 祥(讲师、在读博士)、侯清娜(讲师)、罗智伟(干事)

 (四)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有形文化如古村落与文化遗迹、无形文化如傩舞、旅游文化)

 负责人:黄定华(副教授、博士)

 团 队:龚鹏(教授、博士)、何和义(副教授、博士在读)、常焕辉(副教授、硕士)、易清传(副教授)、魏 军(讲师、硕士)

 四、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主要课题

 (一)杨永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13年《普庵教——佛教仪轨之民间传统》,课题经费18万。

 (二)陈荣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13年《先秦诸子“天下”理念研究》,课题经费18万。

 (三)杨吉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课题2011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万载县族董会制度与地方社会控制》编号12yjc810032,经费8万。

 (四)杨永俊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东南的地方宗教与社会》课题的子课题《万载地区之地方社会及宗教民俗》,经费5万元。

 (五)杨永俊主持201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由“普庵禅”到“普庵教”——赣西北客家普庵教信仰研究》,课题经费0.3万。

 (六)王水根主持201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明代小说视域下涉佛女性研究》。

 (七)陈荣庆主持2006年江西省社科规划办课题《江西禅宗文化研究和旅游经济发展》。

 (八)陈荣庆主持201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先秦诸子的“天下理念与理想政治模式研究》

 (九)杨永俊主持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赣西客家移民社会与文化研究》,课题经费0.6万。

 (十)陈荣庆200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宜春禅宗文化的研究和旅游资源开发》。

 (十一)王水根主持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课题2011年《江西农村女性佛教信仰研究》,经费0.5万。

 (十二)杨吉安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科学课题2011年《保甲制与江西农村基层政权研究(1934-1945)》编号ls1208

 (十三)蔡宇安主持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规划一般项目《文化资本视角下的祠堂文化产业建设研究——基于江西宜春地区的民俗学考查》,经费0.2万。

 (十四)杨永俊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高校文科重点基地课题2013年《赣西农村傩文化研究》,经费2万元。

 (十五)杨永俊支持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宗教课题2011年《赣西湘赣边境花炮金三角民间信仰研究》,经费0.5万。

 (十六)杨永俊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高校文科研究基地课题2006年《赣西北客家社会与文化研究》,课题经费1万。

 (十七)杨永俊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课题2004年《赣西乡村醮祭民俗文化研究》,经费0.3万。

 (十八)陈荣庆主持2008年获得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先秦诸子的“天下”理念与和谐世界构想》,0.3万元。

 (十九)龚鹏主持200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邹韬奋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之研究》

 (二十)龚鹏主持的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关于创建“生态型校园”之研究》

 (二十一)代祥主持2008年市级课题《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二十二)代祥主持2009年市级课题《湘鄂赣苏区商业工作研究》

 (二十三)何和义主持2009年宜春学院校级课题《古代袁州行政沿革研究》。

 (二十四)何和义主持2010年宜春市社科联课题《古代宜春县行政沿革研究》。

 (二十五)杨永俊主持并完成2008年宜春市社科课题《普庵禅师与万载客家民间信仰研究》。

 (二十六)杨永俊主持2010年12月主持完成宜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09年课题《宜春非物质文化宜春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对策研究》。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著

 1.毛忠贤专著《中国曹洞宗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2.杨永俊专著《禅让政治研究——王莽禅汉及其心法传替》,《学苑出版社》2005年。

 3.陈荣庆专著《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4.高茂兴等编著《樟树中医药发展简史》,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二)论文

 1.王水根《“八敬法”的中国女性伦理遭遇论》,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1期。

 2.龚鹏《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世代特征》,发表于《光明日报》2009-11-7。

 3.王水根《佛经文本崇拜论》,发表于《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4.王水根《后现代精神下的中国佛教教育思考》,发表于《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

 5.陈荣庆《试论战国士人的俸禄变化与战国学术兴盛》,发表于《北方论丛》2006年第1期。

 6.杨永俊《迁徙地客家文化及其本土化趋势——赣西北万载民间佛、道度亡醮仪式对比研究》,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7.杨永俊《江西万载客家东洲书院“乐输”材料论析》,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8.杨永俊《论拓跋鲜卑的动物崇拜遗存》,发表于《求索》2007年第1期。

 9.杨永俊《族分十甲 宗祠林立 –-万载县株潭镇龙氏宗族社会与文化研究》,发表于马来西亚孝恩文化—欧亚大学出版公司、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亚洲华人文化研究与族群互动》。

 10.杨永俊《南泉普安门下的客家香花和尚——江西万载》,发表于谭伟伦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民间佛教研究》。

 11.王水根《慈化寺及其普庵祖师述论》,发表于《宗教哲学季刊》(台湾),2011.6。

 12.杨永俊《万载县民间佛教香花法事调查——以高村的香花法事为对象》,台湾新文丰出版社2013.9《地方道教仪式实地调查比较研究》。

 13.龚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选择》,发表于《社会科学家》2009年8期

 14.龚鹏《启蒙: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题》,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15.龚鹏《“五四”后期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分化》载《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4期(cssci)

 16.陈荣庆《“内圣外王”的实践与可能:从积极有为到自然无为――试析<庄子?天下>篇的道术批评思想》(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7.陈荣庆《从命运天定到修正命运――从<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看先秦儒家对时运观的一种解读》,发表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

 18.陈荣庆《用寺院经济推动江西禅宗旅游文化产业的新发展――以宜春禅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发表于《宜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9.吴雯《民国时期新县制推行失败原因探究----以江西省为例》,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20.蔡宇安《浅析都市清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西安为例》,《中国穆斯林》,2010.6

 21.蔡宇安《西安清真餐饮业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0

 22.蔡宇安《新时期清真饮食文化要素与清真餐饮业现代化——以西安为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3

 23.蔡宇安《清同治回民起义对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经济的影响:基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

 24.代祥《试化湘鄂赣苏区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于《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0期。

 25.杨永俊《普庵教与万载客家素僧坛堂研究》,发表于《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6.杨永俊《对民间补土醮独尊土地龙神的文化内涵解析——以赣西万载县株潭镇枣木村田氏补土醮为例》,发表于《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27.杨永俊《赣西北普庵教普济与显济二坛堂法事仪轨》,《宜春学院学报》,2011.9。

 28.杨永俊《黄氏如龙法师行迹与赣西北民间如龙公信仰》,《宜春学院学报》,2012.2。

 29.杨永俊《普庵信仰的宗教定位及特色》,《宜春学院学报》,2013.5。

 五、学术交流活动

 (一)杨永俊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谭伟伦教授于2010年7月中旬联合组织并主持两地三岸民间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普庵禅师与地方宗教仪式学术研讨会”。

 (二)杨永俊于2011年4月下旬参加由香港大学组织主持的“民间道教实地调查及仪式展演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杨永俊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5月5-7日举办的“中国地方社会仪式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四)杨永俊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学会于2006年5月12-13日举行的“民间佛教研究学术研讨会”。

 (五)杨永俊参加2007年10月17-22日在广西桂林由广西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举办的“2007年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产业、文化与族群关系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六)杨永俊参加于2007年11月23-26日举行的由赣南示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七)王水根2010年12月10-18日,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公开宣讲学术论文。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