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化与当代青年——清渠读书会文化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廖光发 范蝶 彭雨晴文章来源:文传学院浏览次数:1147发布时间:2018-05-06

为促进当代青年对五四文化的思考与继承,增进当代大学生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感,54日晚7点,清渠读书会在人文楼写作工坊举办了一期以五四文化与当代青年为主题的五四文化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北大博士麻治金老师、中山大学博士林海老师以及江西师大在读博士李婕婷老师进行讨论,清渠读书会全体成员和相关书友参加。

首先,大家一起观看了影片《建国大业》中有关五四运动爆发的剪辑视频。在看完视频后,主持人要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描述五四运动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其中有两个同学提出了两个相对立的词――启蒙与迷茫,他们代表着五四运动正反两个方面。李婕婷老师向大家做出解释说:首先启蒙这个词源于西方,在法语中启蒙表照明的意思,启蒙思想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作用,其主要思想就是确认自主,肯定自我的人文主义精神。而麻治金老师对于迷茫这个词非常认同,他认为在五四运动期间,当时的青年是非常迷茫的,不知道道路向哪方面走,他们只是在表面上了解民主和自由,只是看到西方的某些制度。林海老师认为应该从文本上去理解五四运动与西方的民主的关系,提升阅读等次,彻实文本,理解五四运动精神之间的碰撞;对于是否能用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去研究四五运动的精神的这一提问,表示我们要撕掉所谓的标签,真正去认识它的本质。沙龙就这些关键字展开讨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了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诟病。

 接着,林海老师侧着文学史、李婕婷老师侧重哲学史、麻治金老师侧着个人经历以及当下生活(台湾新五四)寓于解释,就这些问题师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形象的复原了五四文化中精英阶层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启蒙教育,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中文化的碰撞中反思自我、感受文化、接受文化。

 随后,同学们集体朗诵了胡适的白话新诗《蝴蝶》和闻一多的《死水》,在林海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领悟到了传统诗歌与现代诗相互碰撞的特点,并复习了格律诗的平仄问题。最后,主持人廖光发导入现场学生提问环节,老师就所提问题从各自擅长的学科角度做解释,并对会场积极发言提问的同学赠送精美书签,书签反面写有老师的鼓励语,激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此次沙龙的举行,对清渠读书会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社员的阅读质量,在整个协会营造一个以学术眼光去阅读的氛围;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更是引人反思:如何在碎片化阅读下对阅读的文本进行科学的接受,将阅读的层次提升一个境界。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让老师有所思考,与会人员得到了一场独特的文化熏陶。

                                   (审核人:黄国斌)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