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走访路上,有一个关于“小黑板”的故事

作者:曾昭明文章来源:宜春学院文传、体院科技支农帮扶团浏览次数:1063发布时间:2018-07-15

   7月的南庙镇,阳光明媚。车子驶过一幕一幕夏天的景,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通往中村村的路,是一条长长的路,被两旁密密的野草包围着,来往的车辆寥寥无几,只有几个孩童推着自行车在玩耍。通往村民家中的路蜿蜒曲折,数不清有多少个弯道,每一个弯道后面,都有一条看似没有尽头的路,但其实,这条路的背后有一个关于“小黑板”的故事。

  在依次走访了黎元和、刘睿健等贫困户后,太阳更加厉害起来,队员们蓝色的衬衣已经湿透了一半。循着狗吠的方向走去,我们终于来到了第四个走访对象刘怀又的家中。正对着刘家大门的,是几亩绿油油的稻田。门边钉挂着的,是一块醒目的黄色贫困户标志牌。


   一位老奶奶热情招待了我们,我们进到了宽敞的大厅。说它宽敞,也许是由于大厅里除了桌凳再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家具。大厅里,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挂在墙壁上的一块小黑板。黑板上面歪歪斜斜的几个阿拉伯数字还没有被抹擦干净。

   “老奶奶,我们是正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想了解一下您家里的情况……”尽管语言交流上存在着困难,但通过队员们耐心而努力地与老奶奶交流之后,她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

   “康平,出来了!”听到老奶奶温和的呼喊,十来岁模样的刘康平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出现在我们面前。初次交流,小康平表现得很局促,看到队员们围拢过来,本来内向的他变得话更少。为了更好的沟通,了解更多的情况,我们决定单独与他沟通。果然,在与他深入交谈之后,他开始放松下来,慢慢地向我们讲述老师平时如何给他上课,如何教他写字。

   同时,我们也从随行村干部的口中了解到,户主刘怀又就是刘康平的父亲。小康平是一位脑瘫患儿,生活上还不能自理的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而奶奶患有螺旋腿,行动上十分不便。为了给他积攒治病的钱,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

   看到话逐渐多起来的小康平,我们的其中一名队员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始询问那块小黑板的事。原来,身患重病的小康平是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上课,和同学一起玩耍的。他的教室就是家里的大厅,他的课桌就是就是一直摆在那里的小方桌,没有同桌,没有玩伴,只有每天按时来上课的老师,和那块任他自由涂画的小黑板。尽管如此,他还是笑着和我们说:“每天我都盼着老师来。他来了,我就可以听他唱歌,听他讲外面有趣的故事了……”他说,他就爱在那块小黑板上写粉笔字,写自己的名字。说到这里,队员李振印随即拿起粉笔,手把手教小康平写自己的名字。听到我们的夸奖,他开心地笑了。


   现在社会有一种教育模式——“送教上门”特殊教育中,针对有重度残疾的有特殊需要的特殊学生进行的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而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一般是无偿提供的,他们得到的一般也是免费的教育。因为一些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但因身体残疾障碍过重,无法到学校接受正常教育,所以对他们采取学校教师走进家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个性化的个别化教育。

   身体健全、身心健康的我们可能很难体会到身体有缺陷的人群的痛苦。但在与小康平短短的相处时间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特殊人群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残疾人受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还有那位未曾露面的送教上门的老师的伟大: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不喧,大爱无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审核人:黄国斌)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