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信息]瞄准地方需求 服务地方发展 积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社会功能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浏览次数:256发布时间:2009-11-11

【编者按】
      吉首大学和我校一样,同属地方本科大学,该校的办学理念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吉首大学游俊同志的文章《瞄准地方需求 服务地方发展 积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社会功能》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瞄准地方需求    服务地方发展
积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社会功能

      吉首大学办在湘西,湘西既是民族地区,也是我省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湘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其他地区更渴望高等教育的支持。多年来,吉首大学以服务本土为己任,积极履行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经确立了不可替代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我校近10年来无论是课题立项、研究成果,还是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都取得了让外界难以置信的成绩。
      一、准确定位,找准社科研究价值发挥的平台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竞争的态势已经日趋加剧,每一所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明显地感到生存面临着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客观地说,任何一所高校的诞生和存在都是社会需求所使然,所以过去曾有人说大学是“常青树”。但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常青树”有时可能面临枯萎、凋零危险。上世纪末,我们敏锐地到地方高校,特别是办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将要面临的严峻形势,开始对学校办学有意识地进行理性思考,所以,在总结过去办学经验教训时,我们得出了“北大、清华要解决的是‘卫星上天问题’,吉首大学要解决的是‘湘西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沿着这种朴素的认识,进入新世纪后,我们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地域、办学历史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把“找准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增强办学优势、提升服务社会的功能”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地方高校如何建设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办学定位问题,我们认为,科学定位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有三点:一是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办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必须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实际、体现自身特色和价值。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坚持用新的办学理念引导思考学校的服务定位,明确了体现办学理念、符合自身实际、满足民族地区需要的办学服务方向和功能要求的办学定位,找准了学校功能价值发挥的平台。在办学理念上,我们提出了新的“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即把吉首大学办成一所“贴近普通民众、造福平民百姓、直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从多个方面定位学校发展,其中学校类型定位:地方性、民族性、教学型的综合大学。办学服务定位: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学科专业定位:以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夯实基础学科专业,发展应用学科专业,重点扶持与湖南西部及四省(市)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找准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二、牢记使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办学理念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多年来,我们立足湘西贫困地区办学,以服务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以来,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一直稳居湖南高校前列,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项,特别是今年,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超过了河北省等省的立项数。
      湘西虽然是我省经济社会不发达地区,但是,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是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的优势,及时地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吉首大学广大从事人文社科的教学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另一方面,湘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我们广大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喝湘西的水,与湘西各族人民朝夕相处,看到湘西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从内心深处滋生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把湘西及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据我们统计,近10年来,我校在各级立项的人文社科课题中,85%以上的课题是研究湘西问题的。
      在加强湘西及周边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如湘西的历史文化研究,不仅向外界推介了湘西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带动了湘西文化旅游的蓬勃兴起,当前凤凰的旅游热一浪高过一浪,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王兆峰教授主持完成《凤凰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其成果被凤凰县政府采纳,经有关专家评估,为国家增加税收2630万元。杨庭硕教授的“利用文化制衡作用控制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该项目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和详细的数据分析,从文化的角度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对我国政府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田茂军等教授的湘西非物质文化研究,使湘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被国家确定的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示范单位。叶德书教授的土家语与汉语接龙教学研究解决了非汉语地区使用汉语教学的难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介。民族学学科在湘西及周边地区建立了17个田野调查点,这些调查点在促进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起到了宣传先进文化知识,服务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等作用。“抑制宗族势力巩固村民自治制度推行成效的实施方案研究”课题以湘西土家族、湖南通道侗族、贵州苗族、广西瑶族等地的村寨为田野调查点,对该地区的宗族势力和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提供借鉴和指导。“湘西土家族地区家族村社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理论指导。等等。可以这样说,我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几乎涵盖了湘西及周边地区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以及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说我校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有什么经验的话,归结到一点,就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
      为使学校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我校与湘西州、张家界市共同组建了“湘西发展综合研究会”省级学术机构,挂靠我校,还与湘西州共同组建“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等。
      通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我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不仅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而且在湘西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找到了事业的平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因此,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强化特色,把服务地方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办学模式趋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整个高等教育的生态圈中,特色应该是任何学校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追求的一个目标。而一个时期以来,没有特色几乎成了我国高校共同的‘特色’。”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教授在8月28日由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学文化与思想解放高层论坛”上,就这一高校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大学的特色?虽然许多研究专家对大学的办学特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对于各高校理解和培育特色大有裨益。从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就是该大学在自身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优良品格,是区别其他大学的显著标志,是其社会价值的充分彰显。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即该大学的三大社会功能上。大学的办学特色以社会功能为载体,离开了社会功能,就谈不上特色。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确立了“培育特色,强化功能,服务地方”的科研工作思路,把培育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与强化学校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实践证明,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在人文社科研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收到了以下效果:一是促进了相关学科建设,如民族学、民族传统体育等学科整体实力和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科是龙头,没有学科的支撑,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近几年来,我校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专业建设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两个,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三是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今年,我校申报的“西部民族地区办学特色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是确立了学校在服务我省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湘西州的发展离不开吉首大学”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四、社会认可,探索出了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曾被一些专家誉为我国高校中的一匹“黑马”,所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特色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得到了广泛认同。
      2006年10月,我校应邀参加在天津举行的“2006天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并在大会上作《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地方高校的地位与作用》的学术报告,获得与会学者广泛好评。报告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期。
      2006年12月,我校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大学形象建设论坛”,并在大会上作题为《关于地方高校形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重点发言,潘懋元先生就学校办学特色和形象建设作专题点评。会议报告发表在《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2期。
      2007年5月,鉴于我校在办学特色方面的成就,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在我校举行“大学形象建设与实践”研讨会,将吉首大学的办学特色作为大学形象建设的典型案例,在《大学形象建设与实践》专著中予以专门介绍。
      2008年2月,受“亚太地区原居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组委会邀请,我校在大会上作《文化多样性视野下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发展问题的思考——以吉首大学办学经验为例》报告。与会的许多中外专家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该报告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8期。
      潘懋元、刘献君、徐同文等著名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学术报告中,多次将吉首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和推介。中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之一、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多次在学术会议和研究文章中推介吉首大学。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原四川大学校长卢铁城先生认为“吉首大学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地方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很有启发,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教授认为“吉首大学是地方高校办学的一个典范”。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教授认为“吉首大学将办学特色的培育和学校社会功能的发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前地方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的情况下,这种探索是难能可贵的”。
      2006年来,除省内高校外,先后有长江大学、贵州大学、上海机电学院、湖北民院、贵州民族学院、铜仁学院、凯里学院、百色学院、河池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青海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等近百所地方高校来校学习考察。
      学校的办学特色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朱鎔基同志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曾庆红同志充分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陈至立同志认为“吉首大学虽然办在我们国家比较贫困的地区,但办出了相当的成绩,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同志评价学校“办学成就辉煌,办学特色鲜明”。地方党委、政府认为:“湘西州的发展离不开吉首大学,吉首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湘西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评价吉首大学是武陵山区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思想文化的“高地”和地区形象的“名片”。地方老百姓评价“吉首大学是我们自己的大学”。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