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美文

遗憾也是一种美

作者:罗花婷文章来源:浏览次数:63发布时间:2017-05-17

——浅析影片《花样年华》

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恋,一个“假如还有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的假设,一段关于花样年华的遗憾美。

影片开始以简单的字幕交代时间地点,紧接着便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镜头移过的不是正在说话的人物,而是墙壁上的泛黄画框,带有老上海特色的香港氛围瞬间晕开。随之张曼玉饰演的主角苏丽珍推开门。朦胧的光影下丽珍和房东谈着有关租房事宜,送客时镜头从地面的黑暗往上移动一直定格到丽珍的脸上,脸部光线明亮,丽珍表情温婉,为人物性格的继续揭示作了铺垫。慕云出现时,丽珍正要离开,此时镜头切换成全景,慕云的观望,丽珍的扫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不过是简单一瞥,轻描淡写,似乎没让人注意到,但却安排在画面中醒目的位置,提醒其重要性。短短一个介绍,镜头用得极简练却是那么醒目鲜明不可或缺

镜头剪切与画面组接别具匠心。首先是在慕云和丽珍指挥搬东西时使用望远镜头,每个画面焦点都落在主角身上,避免了混乱中主体不清。慕云和丽珍的搬家是同时进行的,导演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式,穿插剪切两人搬家的场景。随着情节的发展,丽珍独自去找慕云一幕中的镜头剪切亦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慕云打电话给丽珍,丽珍听着,等待许久后缓缓吐出疑问。在此之后的宾馆场景中,镜头剪切的节奏越来越快。短暂平静后,多个画面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出现,让观众能充分体会到丽珍关心慕云意欲探望却又害怕流言蜚语的矛盾心理,这里不仅用了多个角度,更重要的是剪切节奏与主人公心理节奏达到了契合。

影片中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九次,每次响起都是一个情节发展阶段的标志第一次响起时,初搬入住,慕云和丽珍在房东们的麻将桌上相遇;第二次,两人已经较熟悉,彼此的伴侣却总不在家,两人分别在楼梯口和面摊出现,平行蒙太奇剪切,生活依然无甚交集;第三次,两人觉察到伴侣的反常并且猜出原因,依然是在楼梯和面摊出现,却开始擦肩而过,彼此招呼中心照不宣;第四次,两人已说清了自己伴侣的问题,两个寂寞的人在忧郁的音乐中悲伤对峙;第五次,慕云和丽珍关系越来越近,两人都在工作中逃避思考;第六次,丽珍和慕云一起研究武侠小说;第七次,与第一次场景相同,为了躲避流言的两人各自对窗不语;第八次,慕云不再隐瞒,丽珍哭泣;第九次,片末,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音乐节奏缓慢悠长的,响起的时候演员的运动速度也被放慢,体现时间无声无息如水流淌的缓慢节奏,配合演员脸上沉静落寞的表情,烘托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氛围。

导演王家卫用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

本剧中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如慕云靠在墙上的正面脸部特写,面摊上吃面时带着忧伤表情的侧脸,配合当场的或浅灰或昏黄的光线。丽珍掉在慕云家中的拖鞋特写,以及丽珍搬走前到慕云家中怀念往事,特写她穿着的高跟鞋和迟疑着伸向那双拖鞋的手,都极具艺术感,表现人物心变化。

此外,片中的具体意象也有很多,如留声机、旗袍、雨、路灯等。留声机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记录声音和回忆,它总在关键的时候响起,代替主人公的语言,但却恰如其分。丽珍的二十多套旗袍华丽大方形态各异,且在不同情绪不同阶段下以不同的花色呈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热情。旗袍作为一种传统观念的意象,就像将苏丽珍紧紧束缚住的道德伦理,而这一点也恰恰暗示了二人到最后虽相恋也不能相守的凄凉结局。

《花样年华》中含蓄而又内敛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情感的矛盾,以及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导演王家卫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影片添加时代与民族色彩的同时,着力塑造人物,表现人性,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