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沉思
文字的魅力
在玉盘间迸溅
校园文学是浸润学生心灵的温床,是涵养教师精神的家园,是孕育学校文化的沃土。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能让文学弥漫校园、走进课堂、直抵心灵。当前网络文学盛行,互联网成为传播校园文学的重要媒介,对原有的纸质刊物为主的校园文学传播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明月》作为宜春学院的重要文学刊物,又是如何应对这场挑战的呢?
创作:激情的燃烧
“我大一就知道《明月》了,刚来大学那会对周围的事物都会感到很新奇,加上我本身对文学和新媒体写作很感兴趣,也会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些文章和诗歌,当时《明月》还发表了我的两篇诗歌,我感觉很奇妙。”16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怡笑着向我们诉说自己加入《明月》的缘由。
创办《明月》的初衷就是给校园里热爱写作的人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平台,它不仅仅只是面向文传学院,而是面向全校,将校园里热爱文学创作的同学汇聚于此,一起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灵魂的共鸣。
王怡作为《明月》的主编,更是感同身受。她说:“其实每次出一期刊物的过程都很复杂,要经过很多道程序,但有着高建青老师的指导和何凌风老师等其他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最后看到我们辛苦的成果时,我很庆幸我能成为《明月》中的一员。”
和王怡一样热爱写作的同学不在少数,其中还有许多18级新生。18汉语言文学鄢宇河回忆,她是从高建青老师的介绍下知道《明月》的,他本人自中学起就对阅读,文字和写作有很大的兴趣,经常会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从开学起他就尝试性地向《明月》投稿,希望能够得到发表。他认为《明月》对于爱文字、爱写作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投稿中也是一个不断提高文字能力的过程。
洗礼:披荆斩棘,甘为孺子牛
皓月当空,为黑暗中摸索的人们点亮前行的路,却从来不记回报默默高悬着。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们的对待工作的专心态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我们学生编辑们的坚持和付出,就不会有《明月》的未来。我常常为他们感到骄傲!”高建青老师谈及《明月》学生编辑们时,眼里闪烁着光芒。
《明月》现任主编王怡笑咪咪地说:“虽然我们的工作量有时候很大,很多的空闲时间都在稿件间度过,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大家一起努力工作的气氛中使我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收获了友谊和快乐,我认为这样的辛苦是非常有意义的。”
据了解,《明月》的编辑工作是没有报酬的,相当于义务劳动,在大家都休闲娱乐的时间里,他们默默地忙于各式各样的稿件间,但编辑们热情之火从未退减,他们对待文字始终保持崇高的敬意,对待写作保持最纯洁的兴趣,全身心忘我的地投入到编辑工作中。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辛苦,不谈条件,不偏不倚,不执己见,在五花八门的投稿中淘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任劳任怨。”高老师这样形容我们的学生编辑。
他们就像是黑夜里的高悬之月,本着对待刊物的认真,对优美文字的追求,他们也希望这种对待文字执着单纯的兴趣可以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将自己文稿投向明月,将文字之美发扬光大。
明月虽然不如旭日般热切,但光与热的传递是永恒不变的。
展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目前刊物的发展较平稳,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经费和稿源却是阻碍《明月》发展的重要阻力,我们也曾试图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但都效果不佳,经费的缺少导致作者无稿酬,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明月》负责人高建青老师面露愁容。
《明月》是一众老师和同学的心血,为了让《明月》能够继续运行下去,增强《明月》的影响力,高建青老师还尝试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宣传《明月》。对于《明月》未来的发展规划,徐凌老师说:“我们现在打算整合明月、天空等刊物,纳入创意写作工坊的平台体系”。这也是一种支持《明月》继续发展的方式。
不仅仅是老师,《明月》内部成员也都希望《明月》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明月》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我很高兴能接受你们的采访,希望你们能够帮忙宣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明月》,《明月》编辑部可以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下去。”王怡对于《明月》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和渴望。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在很早之前,‘明月’就与‘文学’相识相知相爱了。文学不会终结,写作热情也不会熄灭,《明月》也因此诞生而长存,它将在校园里引领我们走进一个文学时代。
《明月》简介:《明月》是一个坚持纯文学立场,专门刊发诗歌、散文、小说、杂论等文学作品的刊物。它的办刊初衷在于繁荣校园文学文化,挖掘校园文学新人,浓厚校园文学氛围,培养专业写作人才。
《明月》办刊主体是在文传学院院领导支持下的、部分文学专业教师指导下的文传学院各专业学生,主要是由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国际教育等几个专业的学生组成编辑部,规模固定在20人以内,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设主编和副主编各一人,编辑若干,每期设责任编辑1-2人,另有美编2-4人。每学期出版2期,一年4期。《明月》每期设6个左右的栏目,基本上每期都有学生个人专栏和教师专栏,稿源以文传学院学生为主,兼及诗社、读书会等几个学生社团,另有少数外院学生投稿。编辑部成员各有分工,按个人所长分类审稿、组稿和校对、排版,美编负责配图、格式编排及整体效果设计等。
(审稿人 黄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