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秋季,宜春学院第二十六届田径运动会于11月5日盛大开幕。在为期三天的赛程中,数千名运动员在赛场上角逐奖牌。与此同时,由志愿者、学生记者、裁判员及医疗人员组成的后勤保障团队,通过高效协同的工作,确保了运动会的平稳、有序与安全。他们虽处幕后,却是这盛会不可或缺的“星光”,于细微处默默奉献,亦在需要时展露锋芒。

秩序与温情的“守护红”——志愿者
清晨七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跑道,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已早早到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从检录处信息核对、场地秩序维护,到终点线的温情守护,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比赛区域不受干扰,并引导运动员有序参赛。”志愿者林茜表示。在100米终点处,运动员宋晓悦因冲刺腿软险些摔倒,现场志愿者及时上前搀扶,引导至休息点并提供葡萄糖水帮助其恢复体力。“他们的帮助非常及时和专业。”宋晓悦说。一抹抹鲜亮的“志愿红”,如同微光汇聚,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速度与激情的“记录者”——校园记者
田赛赛区,摄影机位对准沙坑,准备捕捉运动员落地时决定性的厘米之争;径赛赛道旁,他们手持长焦镜头,跟随着选手的步伐,抓拍其冲刺时的关键表情。
学生记者钟烨华分享他的工作体验,为捕捉关键画面,他们需要提前预判运动员位置,并不断调整拍摄角度。“比如拍摄跳高,我们会用低机位来凸显运动员的腾空高度;拍摄长跑,则需要跟随跑动,以捕捉运动员的面部特写。”钟烨华说,“虽然没能站上赛道,但能用镜头为场上的拼搏作纪念,这份参与感同样让我热血沸腾。”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他们将运动会的精彩与感动实时传递,让每一个拼搏的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

公平与安全的“捍卫者”——裁判与医疗
本次运动会共选派150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学生担任裁判,他们手持计时器、发令枪等工具,以精准的判断确保每项成绩真实有效。与此同时,由红十字会和校医院联合设立的爱心医疗服务点全天候值守。据现场校医王医生介绍,医疗点主要处理肌肉拉伤、擦伤、脱水等常见运动损伤,并备有冰袋、绷带、葡萄糖及电解质饮料等物资。“我们确保能在接到求助后3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王医生说。
公正的裁判执裁与专业的医疗守护,共同为运动会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让“博爱、公正”的精神在赛场无声传递。


热血与力量的“加油站”——观众
“加油!加油!”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汇成一片声音的海洋。各班级学生自发组织啦啦队,通过呐喊、挥舞旗帜等方式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刚才我们班同学在100米比赛中全力冲刺时,全班都站起来为他呐喊,虽然他以微弱劣势无缘决赛,但他拼尽全力的样子真的太帅了,这份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烈!”来自25中文2班的胡轩允儿激动地分享。来自同窗的真诚鼓励,往往能在运动员体能极限时,激发出他们超越自我的潜能。

赛场上的奖牌记录着运动员的辉煌,而运动会的顺利举行,本身就是对幕后工作者最好的褒奖。这些平凡点位上的不平凡付出,与赛场上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交相辉映,共同绘就宜春学院学子最美的青春画卷。幕后星光,亦显锋芒——他们的奉献,同样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责任编辑:赵小晓
图文一审:罗智伟
图文二审:刘漪舟
图文三审:陈路扬